查看原文
其他

梅龙镇酒家曾为虞洽卿私宅,重华新村原来竟是“阿德哥”家的花园!

2016-12-06 何雅君 南京西路周到


▲ 南京西路1081弄22号的梅龙镇酒家(摄影:何雅君)

说起曾经住在南京西路1081弄22号(现梅龙镇酒家)的商业大亨虞洽卿,许多年轻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在80年前(1936年)的上海,他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连西藏中路都曾以他的名字命名。


▲ 在这张照片里,你能找到当年的“政商”虞洽卿么?(来源:网络)

他住在南京西路时,曾在自己的花园中划出大部分面积,建起了重华新村。虞洽卿生于1867年,按照国人庆生“过九不过十”的习惯,今年社会各界举办了虞洽卿诞辰150年的纪念活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中国民营航运业巨子、爱国民族资本家虞洽卿。


“赤脚财神”上门,处处有心


▲ 虞洽卿在家乡的故居(来源:网络)

虞洽卿是浙江慈溪人,本名虞和德,“洽卿”是他的字。他在宁波同乡中乐于助人,被称为“阿德哥”。他出生在一户贫苦的裁缝家庭,1881年随亲戚来到上海做学徒,因为机灵活络,被瑞康颜料商店老板、上海颜料第一大王奚润如留用。据传,奚老板前一晚曾梦见“赤脚财神”进门,因此看见雨天拎着布鞋、赤脚上门的虞洽卿大喜。



▲ 商业大亨虞洽卿

虞洽卿做事十分用心,给他自己和老板都带来了机会。有一次,他看到一家洋行要把一批生锈的颜料箱低价抛售。他细心地察看箱子,发现铁箱是海运中碰到水而生锈的,颜料质量没有受影响。他向奚老板汇报后,全部低价“吃进”,使瑞康颜料商店发了大财。虞洽卿在店里尽心尽力工作了12年,让这家店站稳了脚跟。


▲ 南京西路1801弄的房产,是虞洽卿从奚润如手中买下的。(来源:网络)

他自己也用节蓄下来的银子出资,买下奚老板有意出让给他的股份,做了店里的股东,开始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他在南京西路1801弄的房产,也是从奚润如手中买下的。那本是一幢花园公寓,他考虑到南京西路这一带越来越热闹、很有商业前景,就将花园划出一大块,建起了重华新村。

学多门外语,去洋行挣大钱

    

▲ 虞洽卿与他的家人(来源:网络)

这个有心人在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几句“洋泾浜”英语,但他并不满足。他利用晚上的时间去夜校学习英文,在夜校里交结了许多外国朋友,同时还学会了德语、俄语、法语,充分武装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为他进一步开拓事业打下了基础。   


▲ 从苏州河对岸看外滩,右上一组建筑十分醒目,较高一座是共济会会堂,旁边的深色建筑是鲁麟洋行。(来源:鼎盛军事论坛)

他跳出“瑞康”,请人推荐进入德商鲁麟洋行做“跑楼”(副买办),因工作出色,不久被提拔为买办,可以在为洋行买入卖出货物中收取佣金了。虞洽卿在德商鲁麟洋行做了九年买办,集聚一大笔财富,开始投资闸北房地产业,拓展了他的挣钱渠道。他也在华俄道胜银行担任过买办。

经常出面为“宁波帮”交涉


▲ 虞洽卿与当时的“宁波帮”(来源:网络)

在日常生活中,虞洽卿乐于助人。当不懂英文的“宁波帮”商人在贸易中受到洋人欺诈,来找他这个“阿德哥”帮忙时,他也乐于帮助店主与外国人交涉,争取权利。19世纪末,法国人找借口强制宁波同乡会拆除设在上海法租界四明公所的殡仪馆和义冢墓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祖坟是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岂容强拆。宁波商人原本就在上海人多势众,一怒之下,大家集体宣布罢市。


▲ 虞洽卿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来源:网络)

然而,法国人也十分强硬,不肯让步,一时僵持不下。虞洽卿跑去联络了那些卖苦力的穷人,一起来罢工,比如叫女佣们不要再给洋雇主们洗衣烧饭,由他本人在背后出钱襄补。在沪的法国人顿感生活乱成一团,最后只得立下石碑、划定地产,保证不再侵犯,四明公所取得胜利。经过这件事,虞洽卿赢得了在沪宁波商人的普遍尊重。

成就显赫,西藏路曾以他命名


▲ 虞洽卿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的四明银行。(来源:网络)

1903年,虞洽卿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他四处奔走,与组织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他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


▲ 虞洽卿过七十大寿时,上海市中心的南北干道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来源:网络)

虞洽卿过七十大寿时,经宁波同乡会发起,上海市中心的南北干道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直到1943年,上海各条以人名命名的马路全部改为以中国各地名称命名,“虞洽卿路”才被一起改掉,恢复了“西藏路”的旧称,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定名为“西藏中路”。 


▲ 1945年虞洽卿路的街角(来源:网络)

虞洽卿是在1942年离开这幢洋房的。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去内地避风头,1945年在重庆病逝。在他搬走那一年,原先在威海路卖汤面、汤包、扬帮小吃的梅龙镇酒家就迁至这幢楼,生意蒸蒸日上,往来人士多为社会名流贤达,如今以海派精美菜点享誉沪上。 

(参考史料:《静安文博钩沉:海上闻人虞洽卿》、《西藏中路曾名虞洽卿路》、《上海滩闻人虞洽卿》。更多精彩报道,欢迎关注12月7日《南京西路社区晨报》,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

秘境 | 能停直升机还自带公园,这家105岁的医院竟美成这样!

秘境 | 90岁的华东医院原名“宏恩”,出资建造的竟是匿名英国人

秘境 | 纵有土豪爹,也别乱挥霍!南京西路老洋房曾出过败家的富二代

秘境 | 巨鹿路这个新邨,为它题名的老居民叫朱屺瞻



记 者 | 何君        编  辑  |  小

(本文由南京西路周到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